在传统观念中,人们一直认为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,根本剥夺了女性的受教育、成才的权利,把女性放在了任人摆布的地位。在旧时代,众多的女性根本没有受到教育,以致在文化盲区度过了她们的一生。然而,社会终会进步的,在人类进化的大浪潮中,女性逐渐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,并开始了为之奋斗的历程。
随着时间的流逝,我们的国家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女性的地位发生了本质变化。国家在各项法律法规上,明确规定了女性受教育的权利,千百万妇女从没有象现在这样扬眉吐气。然而,在一些人的思想深处,对妇女的禁忌却从没有被破除,种种封建流毒沉重地束缚着他们的头脑,使他们对女性仍持有很深的偏见,在一些农村地区,妇女被禁止上学的事时有发生。
对女性成才的另一个重大的影响,是社会的传统心理。过去,人们一直把娴静、柔弱、谦卑当作女性唯一的合法心理性格,如果人们在大厅广众之下,见到女孩毫无顾忌地放声大笑,就会指责:“一点女孩子样也没有”,或“疯疯癫癫的不成体统”。这种众口异声的指责,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,不但男性这样认为,甚至女性也是如此,长此下去,便会大大限制女性的创造才能,抑制她们的正常发展。
新中国成立以后,对妇女工作很重视,成立了妇女自己的组织,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妇女的合法权益,使妇女自身利益受到保护。但尽管如此,仍有一些人死抱住旧观念不放,甚至有些领导头脑中也有旧的思想,制定了一些对妇女苛刻的规定,大大地挫伤了妇女的自尊心。
如某厂就是如此,他们在招收新工人时,男青工的录取分数线3门功课相加够100分就可以了,而女青工的录取分数线竟高达200多分,彼此相差竟有100分之多,女性在录取总人数中仅占20%。另外,他们在厂办的专业培训中干脆拒绝女工入学。有位女工慨叹道:“还是白居易说得对呀:‘为人莫作妇人身,百年苦乐由他人。’”
更令人不解的是,大学分配工作中,用人单位多数不愿接收女生,学校为了使这些女生分配出去,只好被迫采取硬性搭配制度。想要男生就必须搭配几个女生,或者象水果店卖水果那样,男女大学生都是统货,男的就是男的,女的就是女的,不要不行。据南京工学院学生科的同志反映,该院夜大学有个计算机系,它的毕业班中男女学员比例相等,而且按成绩前两名都是女生,江苏省计算站要招收十多个大学生,但只要男生不要女生,经两方多次交涉,才勉强同意十三名男生搭两名女生。后来由于校方和计算站的私人交情,计算站才又同意接收五名女生。
现实就是这样冷峻地摆在我们面前,这严重地影响着妇女的工作和学习。如上所述,这样被分配到工作岗位的女大学生心情能愉快吗?一个人的一生中从校门步入社会,分配是一个极为紧要的转折点,如果在这一点上受挫,这将对她们以后的事业起到极为不良的影响。
正视现实,迎接现实的挑战,是每一个走在成才之路的女性所必走的道路。